省機關事務局赴紅安舉行“黨建引領聚合力,共同締造促振興”主題實踐活動
發布日期:2022-09-22 點擊次數:
9月21日,省機關事務局與中建三局、中鐵大橋局、中韜華勝公司三家共建單位赴紅安縣開展“黨建引領聚合力,共同締造促振興”主題實踐活動,局黨組書記、局長管俊出席活動并強調,要深入推進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堅持黨建引領,踐行“五共”理念,凝聚各方力量,助力鄉村振興,在普安橋村探索出一條產業興、村民富、鄉村美的振興之路。
局黨組成員、駐局紀檢監察組組長李志啟,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王獻群、戴峰、呂關學,黃岡市委常委、秘書長余友斌,紅安縣委書記劉堂軍,中建三局領導胡金國,中鐵大橋局七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祝良紅,中韜華勝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汪成慶參加活動。
管俊一行首先來到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紀念園,向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革命烈士紀念碑敬獻了花籃,重溫了入黨誓詞,聆聽了紅安縣黨史辦原主任周少懷講授的專題黨課,參觀了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革命歷史紀念館。管俊指出,紅安是革命老區,打響了黃麻起義第一槍,犧牲了14萬英雄兒女,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作出了卓越貢獻,我們要牢記初心使命、樹牢宗旨意識,為共建老區人民幸福家園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在全國共同締造活動首批試點村紅安縣七里坪鎮柏林寺村,管俊實地察看了村容村貌建設情況,詳細了解愛心食堂、四點半學校、村商貿公司運營情況,觀看了柏林寺村宣傳片,實地感受共同締造活動帶來的深刻變化和顯著成效。他強調,開展共同締造活動是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湖北實踐,是落實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的重大部署,是走好新時代群眾路線、夯實基層社會治理的有效途徑,要深入學習借鑒紅安共同締造經驗作法,聚焦重點、持續發力,推動共同締造活動深入開展。
在我局鄉村振興駐點村普安橋村,管俊深入紅薯保鮮儲備庫建設現場,全面了解工程總體建設規劃、運營規模和周期,察看工程建設進展情況,叮囑項目建設者一定要加強施工現場安全管理,嚴把工程質量關,防止因山體滑坡、雨水倒灌等引發的安全問題。在水塘改造施工現場,管俊一行沿著村道實地察看堰塘改造、人居環境整治情況,他要求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科學系統規劃,突出鄉村風貌特色,將村民房前屋后小事抓細、抓實、抓出成效。
隨后,在普安橋村民文化廣場隆重舉行了“黨建引領聚合力,共同締造促振興”主題實踐活動幫扶儀式,中建三局、中鐵大橋局、中韜華勝公司和局屬各單位向普安橋村進行了幫扶捐贈,三家共建單位和省直住建中心負責人作了發言。這次幫扶活動,省機關事務局協調和組織省直有關單位、共建單位和局屬各單位共為普安橋村籌集幫扶資金(物資)132.5萬元,現場還展示了幫扶捐贈的農耕機具、節能路燈、微心愿大禮包等,形成了多方聯動、合力推進的共同締造生動局面。
管俊對普安橋村鄉村振興工作取得的成績給予充分肯定,對各幫扶單位的愛心奉獻表示了感謝,對普安橋村共同締造活動寄予希望。他指出,要堅持把黨的領導與尊重群眾意愿有機結合,注重組織群眾、宣傳群眾、凝聚群眾、服務群眾,變“你和我”為“我們”、變“靠政府”為“靠大家”,將群眾“答應不答應、認可不認可、高興不高興、滿意不滿意”作為工作標準,健全建設意愿共同征集、建設內容共同商議、建設方案共同研究、建設過程共同參與、建設效果共同評議的全過程民主評價機制。
管俊強調,要堅持借助外力與激發內力有機結合,把開展共同締造活動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有力抓手,整合各方資源,找準實施路徑,形成各方共同參與鄉村振興的生動局面;要激發內生動力,充分調動村民積極性,在群眾想干要干的事上入手,在群眾能干會干的事上著力,打造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
管俊要求,堅持謀大事與抓小事有機結合,駐村工作隊既要科學編制好村莊發展規劃,謀劃項目,發展產業,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壯大集體經濟規模,又要深入推進人居環境整治,從垃圾污水處理、廁所革命、美化房前屋后環境等實事小事做起,讓村民在共同建設中得到實實在在的“紅利”,不斷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滿意度。
局二級巡視員,駐局紀檢監察組和局機關各處室負責人,局屬各單位黨政主要負責人,中建三局、中鐵大橋局、中韜華勝公司負責人,黃岡市、紅安縣、我局駐村工作隊及鎮、村有關負責人和村民代表參加活動。
?。ㄊC關事務局供稿)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